虽有槁暴,不复挺者,輮使之然也翻译成现代汉语为: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,木材也不会再挺直,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。輮,通煣",古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的一种工艺。出自先秦荀子的《劝学》,本文围绕学不可以已"这个中心论点,从学习的意义、作用、态度等方面,有条理、有层次地加以阐述。
1、大量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,是这篇文章的特色。
2、原文节选:君子曰:学不可以已。
3、青,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;冰,水为之,而寒于水。
4、木直中绳,輮以为轮,其曲中规。
5、虽有槁暴,不复挺者,輮使之然也。
6、故木受绳则直,金就砺则利,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,则知明而行无过矣。
7、译文:君子说: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。
8、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,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;冰是水凝结而成的,却比水还要寒冷。
9、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,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,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。
10、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,木材也不会再挺直,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。
11、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,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,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,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。
12、赏析:《劝学》是荀子的代表作品,也是《荀子》一书开宗明义的之一篇。
13、全文共由两大部分组成:前一部分,论述学习的重要性;后一部分,论述学习的步骤、内容、途径等有关问题;而以学不可以已"作为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。
14、从《劝学》前面部分节选的几个片段,解放后一直被选为中学语文教材,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传统名篇之一。
15、《劝学》各段的条理十分清楚,基本上是每段阐述一个具体问题。
16、而且总在文字的开头、结尾部分作出明确的交代。
17、例如,文章的之一句写道:君子曰:学不可以已。
18、"这既是全文的一个中心论题,也是之一段所要开始阐述的内容。
19、而在段的结尾部分则归结道: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,则知明而行无过矣。
20、"这就明确而有力地照应首句,收束了上文,并且清楚地点明了该段的中心思想。
21、又如第二小段,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,不如须臾之所学也",来说明个人独自冥思苦想远不如学习有益。
22、而在列举了登高而招"顺风而呼"假舆马"假舟楫"等几个生活中十分常见而又极有说服力的比喻后,有力地小结道:君子生(性)非异也,善假于物也。
23、"在这里,荀子从他的性恶论"观点出发,指出君子的天性也是恶的,其所以不同于众人,就在于他善于向良师益友学习嘉言懿行,以改变自己的不良天性。
24、这个物"字就从舟楫"舆马"之类,变成了学习的内容,文字也就逐渐深化了。
25、这里举的两个例子,都是首尾相互照应的,也有一些段落,只在段首揭示该段中心,或者只在段末予以适当概括。
26、总之,目的相同而方式则并不死板。
27、先秦诸子的哲理散文,一般都比较难读,荀子这种谨严、朴实的写作 *** ,对帮助读者掌握各段文章的基本内容,是十分有效的。